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真伪鉴别 > 正文

瓦楞子的鉴别方法

浏览:9698次 时间:2022-11-03 08:56:20


瓦楞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魁蛤。具有行血软坚、消癜瘕、化痰积的功能。用于顽痰积结、粘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等病症。

来源 为蚶科动物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 毛蚶 Area subcrenata Lis-chke或魁蚶Area inflata Reeve的贝壳。

产地与分布 主产江苏、山东、河北沿海地区。

鉴别要点 三种瓦楞子形状相似。主要区别:泥蚶壳长2.5~4.5cm,放射肋18~21条;毛蚶壳长4~5cm,放射肋30~34条;魁蚶壳长7~9cm,放射肋42~48条。这样区分比较简易。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魁蛤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采无时。”②陶弘景曰:“形似纺柱(音狂)、小狭长,外有纵横文理,云是老蝠所化,方用至少。”③唐?陈藏器曰:“蚶生海中。壳如瓦屋。”④明?《本草蒙筌》:“瓦垄子生海水中,即蚶子壳。状如瓦屋,故名瓦垄。”⑤李时珍曰:“按郭璞《尔雅》注云:魁陆(别录名)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厚。《临海异物志》云:蚶之大者径四寸,背上沟文似瓦屋之垄。肉味极佳。今浙东以近海田种之,谓之蚶田。”⑥清?《本草从新》:“魁蛤一名瓦楞子。其壳似瓦屋之垄,故名瓦楞子。”

快速鉴别 三种蚶壳形状是:左右两壳同形或稍大于右壳,扇形或近三角形,背面隆起,壳顶突出面向内卷,长2~7cm,宽1.5~5cm,高0.8~2.5cm。壳外表呈灰棕色、白色或淡粉色相间,呈半个同心圆状包带,具18~48条隆起肋纹(瓦垄样),自壳咀向边缘放射而逐渐狭变阔,并与色带相交,肋纹具粒状突起或平滑,微具瓷样光泽。壳内面白色、乳白色或淡青色,边缘有以肋纹相应的凹陷,平滑。铰合面有一列平直排列的铰合齿,白中央向两端逐渐变粗而疏。质坚硬,砸碎断面白色。无气、味淡。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