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种植技术

作者: 浏览:1037 2024-01-07 08:00:24
1、选地整地生地有极强的适应力,野生的多生长排水良好的沙地、荒坡上,它喜欢光照足够的环境,适宜种植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假如土壤粘性较重或较硬,基本会关系它的块根生长,关系产量,而假如土壤排水性不佳,极易积水,就会影响到块根腐烂,除此之外及连作,最好和高粱、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3—4年。种植时将土壤深翻30cm,再施入肥料在深翻,耙平整细作畦。2、选种栽种在选播种用的种苗时需要严格规范,需要选植株无病害、生长强健的,选种后将其折成大小在5cm上下的小段,晾1—2小时,使伤口愈合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合理密植,大多数每亩用种100公斤上下,播种后覆土5—7cm,浇水,在低温的地区可通过覆盖地面的办法提高地温,只需温度和水分适宜,大多数在25—30天即可出苗。3、肥水管理生地施肥时需要多施磷钾肥,除此之外施足基肥对产量也极其至关重要,在苗齐后,为使幼苗生长快速,需要在浇水与此同时追肥,这个时候每亩施入尿素15公斤,可溶解水中冲施,也可施肥后立即浇水,加快肥力吸收,而到了生长中期,也就是7月时,这个时候每亩追肥磷肥10—20公斤。在生地生长时需要勤浇水,维持土壤湿润,但是到了生长后期,块根生长时,这个时候怕积水,极易导致烂根,所以这个时候浇水需要以不旱不浇,天阴不浇、中午不浇为原则。4、田间管理在幼苗生长到10cm以上时,需要立刻间苗,每穴留一株,假如缺株,则需要补苗,补苗时需要阴天做好,最好时带土移栽。在植株生长前期,幼苗过小,而根系较浅,这个时候需要除草,以免关系到幼苗生长,除草宜浅锄,也可用手拔除,以免伤害到根系,而假如是大面积种植,推荐使用除草剂。生地在生长时除了主根外,还可以生长出一部分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它们会损害植株广泛的养分,需要立刻切除。
上一篇:薤白的种植技术 下一篇:白前的种植技术

会员评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提示
分享到朋友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