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市动态 > 正文

刘红卫专栏:我国各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中药材产业现状(二)

作者:刘红卫 浏览:9984次 时间:2024-05-25 11:10:50

2018年12月18日《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发布。该《规划》从我国现实出发,对发展道地药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建设布局与保障措施,提出了资金筹措及建设进度。该《规划》发布后的这几年,中药材种植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期。据统计,当前我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到近9000万亩,我从媒体和网络上,收集整理一下全国各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并按中药材种植面积进行了排序,上期公开了种植面积前5名省份,今天是第6~10名省份,仅供大家参考。

2016年4月28日笔者与房书亭、沈绍基、温再兴等领导、专家在云南瑞丽重搂基地考察


第六名,甘肃


截止2023年底,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20万亩左右,产量150万吨以上,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


一、甘肃省中药材资源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现有药用品种1527种,其中植物药材1270种,动物药材214种,矿物药材43种。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占76%。品种资源丰富,质地优良。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以下是一些特点:


1. 地形多样:有高原、山地、河谷等,为不同中药材提供了多样化的生长环境。


2. 气候差异大:从干旱到半湿润气候都有分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


3. 高海拔地区: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有利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


4. 光照充足:充足的阳光有利于中药材的光合作用。


5.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中药材品质的提升。


二、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概况:


2024年1月甘肃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孟宪刚表示2022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91万亩,产值702亿元,相当于亩产值为1.43万元。已建成国家中药材GAP种植基地9个,现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中药材品种23个、“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中医药商标品牌12个。岷县、渭源、陇西、已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药材种植是甘肃省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十大陇药:当归、黄(红)芪、党参、甘草、大黄、柴胡、板蓝根、枸杞子、黄芩、款冬花。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也是十大陇药,还有赤芍、防风、独活、羌活、猪苓、秦艽、淫羊藿、苦水玫瑰等多种优质中药材。


截至2023年底,甘肃省十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是:1.黄芪:约110万亩左右。2.当归:约100万亩左右。3.党参:约70万亩左右。4. 甘草:约50 万亩左右。5. 大黄:约20 万亩左右。6. 柴胡:约20 万亩左右。7. 板蓝根:约15 万亩左右。8. 黄芩:约10 万亩左右。9. 款冬花:约10 万亩左右。10. 枸杞:约10 万亩左右。以上十种药材合计为415万亩,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


三、甘肃省正在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提升品质和标准化:加强种植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推动标准化生产。确保中药材品质优良,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推动科技创新与研发: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新药研发。加强科研投入,促进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


3.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材品牌,提升甘肃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5. 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6. 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中药材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7. 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2011年8月20日甘肃省中药材行业资深专家王建忠老师陪同笔者在甘肃陇西甘草基地考察



第七名,湖北


湖北是“药圣”李时珍的故乡,中药材种植和使用历史悠久。湖北省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16.5万亩,居全国第7位,综合产值超800亿元。


一、湖北省中药材资源


湖北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其中药材资源种类丰富,产量较高。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湖北中药材资源达4457种,位居全国第五位,产量居全国第七。2022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516.5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72.4万吨,农业产值14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5万亩、25万亩、0.7万吨、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5.6%、0.9%、10.3%,综合产值超800亿元。


湖北拥有众多知名的中药材品种,蕲春的蕲艾,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此外,还有黄连、独活、厚朴、杜仲、黄柏、茯苓、苍术、半夏、天麻等多种优质中药材。这些中药材都具有历史久、质量优、规模大、疗效好、创新强的优势和特点。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已形成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五大优势产区”。同时,该省还确定了神农架林区综合品种和蕲春县蕲艾等10个地区的10个中药材单品为道地中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品种。


湖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不同地区都有其特色的中药材品种,例如恩施州有“华中药库”之称,拥有大量优质的中药材资源。此外,十堰、宜昌、襄阳等地也有丰富的中药材产出。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在品种、产量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资源为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湖北省中药材产业概况:


1. “十大楚药”道地药材: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2.“五大特色药材”:资丘木瓜、野菊花、虎杖、金刚藤(菝葜)、马蹄大黄。


3.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省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44个。


4. 生产经营主体:全省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超过5000家。


5. 科技支撑: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提供科技支撑,每年建设道地药园10万亩,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次、1万多人次,联农带农新增就业5万余人。


6. 政策支持:政府将道地药材纳入十大农业产业链,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安排项目奖补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


三、湖北省中药材产业优势和不足


中药材产业优势:


1. 资源丰富: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为种植和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


2. 地理环境多样: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3. 科研力量较强:在中药材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


4. 产业基础较好: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产业链初步形成。


中药材产业不足:


1. 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部分种植环节标准化不足,影响中药材品质的一致性。


2. 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够,加工技术和工艺有待改进。


3. 品牌影响力有限:知名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4.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资金瓶颈。


5. 质量监管仍需强化:个别不良现象影响整体产业声誉。


6. 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中药材又懂市场运营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2016年11月10日笔者考察湖北省房县月亮湾野生动物保护站林麝养殖基地时留影


总体而言,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提升道地药园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中药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第八名,湖南


根据湖南日报2023年8月6日发文,湖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79万亩,种植基地示范县20个、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3032家,年产量177万吨,2021年产值200亿元。


一、湖南省中药材资源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和北部地势较低,略呈马蹄形盆地态势。湖南地处北纬25度-30度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具备多种药用植物、动物生长繁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湖南省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中药资源品种多达4667种,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凭着优秀的资源禀赋,湖南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20个,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3032家,中药材种植面积479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177万吨。其中,玉竹、黄精、莲子、百合、山银花、枳壳等道地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培育形成了“湘九味”中药材品牌,慈利杜仲等26个中药材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了湘西北武陵山区、湘西南雪峰山区、湘中湘东丘陵区域、湘南南岭山区、湘北洞庭湖与环湖丘岗区等5个产业集群带。


湖南中药材代表品种:“湘九味”是指 百合、玉竹、黄精、山银花、枳壳、博落回、茯苓、杜仲、湘莲这9味中药材。黄精、百合、玉竹、湘莲,湖南品种主打药食同源,跟日常餐饮扯上关系,那面积就不会小。


二、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多的10种中药材及种植面积


第一名、莲子,种植面积40万亩。道地药材,主产湘潭市、常德市;湘潭是主产县,总产量超过万吨,综合产值计100亿元;


第二名、玉竹,种植面积超24万余亩。主产邵阳市,邵东、桂阳、慈利等地。


第三名、枳壳,种植面积约24万亩。特色药材,主产于沅江、汉寿、安仁、澧县等地,约占全国的50-60%;


第四名、黄精,种植面积20.9万亩。特色药材,主产于安化、新化、洪江、新晃等地,种植面积15万余亩,终端产品年产值超5亿;


第五名、百合,种植面积超20万亩。主要是卷丹和龙牙百合,主产于邵东、龙山。


第六名、山银花,种植面积约20万亩,特色药材,主产于隆回、溆浦等地,年产量占全国50%以上;


第七名、杜仲,种植面积约17万亩,特色药材,主产于慈利、安化等地,位居全国前列;


第八名、青蒿,种植面积6.31万亩。


第九名,茯苓,种植面积5.2万亩。特色药材,主产于靖州等地,靖州是全国最大的茯苓产地初加工与集散中心,2022年交易量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46.7亿元;


第十名,天麻,主产于怀化、湘西等地,种植面积近2万亩。


以上10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合计为:179.41万亩。


湖南还有:栀子1.7万亩。石菖蒲1.2万亩。博落回:特色药材,主产于新宁、新田等地,种植面积国内第一;


湖南道地药材还有: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的鳖甲;湘西新晃、永顺、凤凰的吴茱萸;湘西新晃、凤凰的朱砂;石门、慈利、澧县的雄黄等。


三、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概况:


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具有顺“天时”、占“地利”、聚“人和”的优势。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湖南省积极延伸上下游全产业链。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中药工业企业177家,中成药企业90家,其中上市企业7家,总市值约340亿元;全省中药批发零售额逾145亿元;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约80万,年营业收入逾28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10%。


湖南省现有中医药相关科研机构32家,拥有国家和省级重点研究室26个。省内龙头企业建设“中药固体制剂”等省级中医药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芙蓉实验室设有中医药产业功能研究、公共创新等5个平台,种业方面建设有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工作站落户湖南,《中医药-青风藤》国际标准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为湖南省中医药领域首个国际标准。湖南省将不断壮大道地药材产业规模,培育多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种植技术不规范、精细加工龙头企业少、品牌建设待优化等。


2016年5月14日湖南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王先有


会长陪同笔者在靖州茯苓种植基地考察


总体而言,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在资源、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规模,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规范化种植程度、科技研发投入、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第九名,黑龙江


2023年,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09.9万亩,是我国中药材种植种植规模增速最快省份。


一、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1. 种植规模快速增长: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快速增长,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四项指标增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 道地药材品质优良: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种质纯正、品质优良、药性突出,如刺五加、人参、板蓝根、平贝、紫苏等。


3. 产业链条快速延伸:各地政府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产业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寒地龙药”持续叫响。


4. 产业效益显著提升: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08万亩,产值超200亿元,比2018年增长5.5倍,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四项指标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领先。


二、黑龙江省正在积极打造“龙九味”中药材品牌


“龙九味”是指黑龙江省具有地域性优势、应用广泛、综合带动性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刺五加、五味子、人参、西洋参、汉麻(火麻仁)、关防风、赤芍、板蓝根、鹿茸9种市场前景好的优质药材。


为打造“龙九味”中药材品牌,黑龙江省将在种植上树立标杆意识,突出寒地黑土、绿色优质优势,重点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将规模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黑龙江省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省“中药云”;完善中药材质量体系建设,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模式,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和品牌效益。


三、黑龙江省种植最多的十种中药材及面积


第一名、刺五加,种植面积152万亩。刺五加是黑龙江省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第二名、板蓝根,种植面积25.7万亩。板蓝根是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较大的中药材,大庆是主产地,其它地区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第三名、人参,种植面积23.1万亩。黑龙江省著名的中药材品种,庆安县是人参的重要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


第四名、防风,种植面积20.6万亩。黑龙江省的道地药材之一,在黑龙江省多个地区有种植。


第五名、赤芍,种植面积18.1万亩。黑龙江赤芍品质优良,依兰县的赤芍种植面积较大,并且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品牌。


第六名、苍术,种植面积13.2万亩。黑龙江苍术品质优良,在黑龙江省多个地区有种植。


第七名、白鲜皮,种植面积10.8万亩。白鲜皮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有种植。


第八名、五味子,种植面积9.4万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河县的五味子种植历史悠久,该品种深受各大药厂青睐。


第九名、平贝母,种植面积7.2万亩。 黑龙江省的特色药材资源。铁力市的平贝种植历史较长,并且获得了国家GAP认证,种植面积也较大。


第十名、黄芪,种植面积5.5万亩。黑龙江省有一定的产量。林口县的黄芪品质优良,具有“三高一零”的特点,即药物含量高、品相颜值高、经济效益高和“零”农残。


以上10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合计为:285.6万亩。


此外,还有苍术、黄柏、苦参、白鲜皮、月见草等多种中药材资源。这些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呈现出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优势方面:


1. 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道地中药材品种,如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


2. 生态环境优越:适宜中药材生长,产出的药材品质较好。


3. 种植规模扩大: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些集中种植区域。


4. 加工能力提升:涌现出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5. 科研力量加强:对中药材种植技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6. 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强:“寒地龙药”等品牌逐渐受到关注。


(二)面临的挑战:


1. 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产业链有待进一步整合。


2. 市场波动风险:中药材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


3. 技术人才短缺:在种植、加工等领域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2021年6月25日笔者受邀参加2021年黑龙江省2021首届首届中国-铁力平贝节起收仪式


总体而言,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挑战,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十名,陕西



三秦大地,秦岭横贯其中,南北药材均有种植。2023年6月25日,在陕西省政协召开的“推动中药产业振兴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上,有委员提到,第四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中,陕西省有283种中药材,占全国重点品种的77.6%。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年总产量约90万吨,但陕西省中药企业使用本省中药材原料占比仅10%左右。


陕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品质优良。主产天麻、猪苓、杜仲、柴胡、黄精、林麝、附子、厚朴、元胡、丹参、连翘、五味子、沙苑子、贯叶连翘、葛根、花椒、九节菖蒲、桔梗等药材。


陕西“十大秦药”为:子洲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


大宗道地中药材共15种:丹参、山茱萸、猪苓、杜仲、柴胡、元胡、麝香、酸枣仁、天麻、黄芪、大黄、秦皮、秦艽、远志、华山参;


区域特色中草药共10种:盘龙七、太白贝母、华细辛、绞股蓝、沙苑子、黄精、连翘、黄芩、茜草、附子;


优势中成药共20种:脑心通胶囊、生血宝合剂、肾康注射液、华蟾素胶囊、强力定眩片、四季抗病毒合剂、盘龙七片、热炎宁合剂、香菊片、和血明目片、固肠止泻丸、头痛宁胶囊、冠心舒通胶囊、复方双花片、附桂骨痛颗粒、复方皂矾丸、平消胶囊、绞股蓝总甙胶囊、乳康胶囊(片)、心速宁胶囊。


一、陕西省中药材资源


陕西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大省之一。


种植历史悠久:陕西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例如,天麻、猪苓、杜仲、柴胡、黄精等中药材在陕西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陕北地区:约占全省中药资源的8%。关中地区:中药材资源约占全省的17%。秦巴山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占全省中药总量的70%。


品种繁多:陕西省主产的中药材品种多样,包括天麻、猪苓、杜仲、柴胡、黄芩、黄精、林麝、附子、厚朴、元胡、丹参、连翘、五味子、桔梗等。


种植规模较大: 根据陕西日报2023年6月的报道,全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中药工业年产值达600多亿元。其中,商洛市、汉中市和安康市是中药种植大市,种植、养殖基地和相关公司超过1000家。


二、陕西省种植最多的十种中药材及面积


第一名、连翘,种植面积41.3万亩。第二名、黄芪,种植面积15.65万亩。 第三名、山茱萸,种植面积10.13万亩。第四名、黄芩,种植面积9.95万亩。 第五名、丹参,种植面积6.7万亩。第六名、柴胡,种植面积5.6万亩。第七名、天麻,种植面积5.1万亩。第八名、延胡索,种植面积4.25万亩。第九名、黄精,种植面积3.15万亩。第十名、远志,种植面积2.86万亩。


以上10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合计为:104.69万。


三、陕西省中药材产业


种类繁多:陕西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有中药植物药3200余种,其中重点品种283种。元胡、猪苓、丹参、杜仲、柴胡等产量居国内前列,天麻、绞股蓝、黄精等7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天麻、杜仲、黄芪、山茱萸、华细辛、太白贝母等18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产业链完善:陕西省的中药材产业链相对完善,包括中药种植、养殖、研发、生产等环节。陕西省中药材年产量近百万吨,为中药工业、大健康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陕西省拥有中药研发、生产企业281家,形成了以步长制药集团为龙头的中药产业群,生产了许多闻明全国的地域性特色品种。全省中药种植养殖和中药工业年产值达600多亿元。步长制药、盘龙药业、康惠制药等企业已成功登陆主板、中小板上市。


政策支持: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搭建平台、保障要素、落实服务等,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


园区建设:陕西省建设了一批中医药特色园区,如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华阴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总体而言,陕西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规模较大,产业链完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陕西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标:


1. 做大做强“秦药”:将秦巴山区陕南片区中药材产业作为重点工程,将其纳入陕西省农业产业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明确农业部门对中药材产业种植、养殖发展的统一规划管理职能,围绕“优势稀缺大宗”的中药材品种建设区域优势基地,形成“木本上山、草本下川、大力发展林下药用资源”的山区高品质中药材生产模式,制定《秦巴山区陕南片区中药产业发展规划》,解决中药材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问题,为中药材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品牌化延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推进中药材产业链长制度:建立秦巴山区陕南片区中药材产业管理服务体系,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研究制定管理服务举措,依托秦巴山区陕南片区各市成立的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建立完善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厅式办公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链,将秦巴山区陕南片区的中药材产业作为“链”动陕南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柱产业。


3. 建立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及服务体系:从中药材育苗、种植、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使用规范、有效成分(指示性成分)的积累动态及最佳采收期等方面研究和制定药材质量的 SOP 与溯源体系,整合行业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建立做大做强“秦药”发展的科技平台、标准平台、监管平台、销售平台、金融平台,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合作模式,通过产业基金撬动,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发挥资本杠杆作用。


4. 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留坝计划在今后五年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实现“双万”目标,即全县范围内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5万亩,并建成秦岭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个,引进培育各类林下中药材生产加工规模企业10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3个,完成林农技术培训5000人次以上。


2021年6月23日在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考察时董事长韩开军总经理孙建华向笔者猪苓加工


总体而言,陕西省中药材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部分道地药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品牌影响力还不够突出,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在中药材新品种培育、深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在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产品附加值挖掘还不够充分。



注明:文章所涉资料与数据,大多由本人收集整理,部分借用“数说中药材”,部分源于网络。资料与数据可能不准确、不全面或者与现实不符,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权威数据,还请业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第三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红卫


2024年5月23日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