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品种专题
品种专题
药通网|品种专题
猪苓
2
猪苓还有多大商机
郑智文2024-01-29

2023年猪苓价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半年内从60多元涨至120元左右。猪苓价格为何上涨,过去几年都经历了哪些行情?未来还有多大商机?

2007年猪苓结束多年低价,进入上升通道,在不到一年时间从66元涨至百元左右,2008-2009年在110元上下震荡,2010年加速上扬,从年初的145元飙升至200元,2011-2013年上半年在210元上下徘徊近三年,2013年下半年涨至260元左右,2014年进一步高升至280-300元,2015年春最高涨至310元,到5月价格逐渐下滑,下半年价格已跌至245元左右,2016年从240元下滑至110元左右。

由于猪苓持续了6年多高价,大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尤其2014-2016年种植面积较大。猪苓生长周期3-5年,一般亩产干品500公斤,高产可达600公斤以上。重茬栽种及种很退化,单产下降。

2012-2015年猪苓高价期间栽种的,2016年陆续进入采挖,当年价格便从200元以上跌至110元左右,2017年下滑至80元上下,2018年进一步落至50-55元。由于在2017-2018年两年内猪苓跌幅较大,种植户多推迟了采挖时间,到2019-2020年已生长5年以上的多采挖出来,造成产量较大,价格也大幅跌落至40元左右,产地跌至30多元。2021年猪苓价格小幅回升至45-46元,2022年继续上扬至48-52元。

由于2019-2022年猪苓价格较低,种植户多赔钱,尤其在2014-2016年高价期间栽种的,亩种植成本多达6万以上,而2019-2022年每亩只能收益2万元左右,因此,2019-2022年种植面积大减,按照猪苓生长4-5年采挖计算,2023-2026年可采挖面积均不大,2023年价格步入上升通道。


历史价格详情>>
历史价格

猪苓价格的上涨势必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如果2024年扩大种植,用鲜苓种量就大,干货商品就相应减少。近两年猪苓年产量不过1000吨,如果大量的鲜货做苓种,干货产量更少,将需要大量的陈货补充。

猪苓为多孔真菌猪苓的菌核,以菌核供药用。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等功能,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湿,赤白带下等症。近代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猪苓多糖有抗癌和防治肝炎的作用。

猪苓还广泛用于临床中药配方,其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猪苓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东北亚各国,出口量逐年稳中趋升。特别是猪苓多糖的抗癌作用和防治肝炎的作用被发现后,提取猪苓多糖的用量增加,许多国家研究猪苓多糖新用途拓宽,对我国猪苓的需求在逐年上升。据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用量约500—600吨,九十年代末增加至1000吨左右。跨进二十一世纪后,用量大幅度增加,目前猪苓年需求量约3000吨。

2000年以前猪苓商品主要来自野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被大量破坏性采挖,尤其2000-2010年10年间,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论是主产区或是次产区,均遭毁灭性滥采滥挖,严重破坏了自身持续生长,资源面临枯竭。

野生猪苓生长范围有限,只有陕西、甘肃、云南、湖北,山西等主产区的桦树、枫树、橡树林下,内蒙及东北产区产量很少。野生猪苓多生长在1000-3000米的阔叶林下,寄生于树根及地下,地上又无植株,常年难见踪影,采挖难度大。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年人也无力去深山采挖,因此,野生猪苓产量几乎忽略不计。

由于未来两年内猪苓可采挖面积不大,生产恢复需3年以上,因此,猪苓后市仍有望出现更好的行情,只是短期内需继续消化库存。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