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品种专题
品种专题
药通网|品种专题
茯苓
1
走近茯苓
郑平2024-7-23

茯苓自2020年从22元(安徽产统丁)步入上升通道,年底涨至30元左右,2021年一路攀升至35-40元。虽然进入2022年价格开始回落,但是,依然在30-35元上下运行近一年时间。2023年茯苓产新后价格小幅回落至27-28元,中心丁价格依然在30元上下,目前统丁23元左右。

近三年来茯苓价格为何居高难下?种植户收益如何?种植面积是增加或是减少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三大产区概况。

目前市场茯苓货源主要来自安徽、湖北大别山区、湖南靖州和云南普洱、楚雄、大理等产区。

云南产区:

云南产的茯苓因品质最佳,被称为“云茯苓”。据有关信息报道,云茯苓每年产鲜品约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

云南省境内生长着种植茯苓所需的云松和思茅松资源丰富,为茯苓种植发展提供了资源,并使其成为最大主产区,不过,自2010年以来对松树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以及各地林业政策尺度宽严不尽相同,茯苓种植的主产地也在悄然转移。2016年以前,大理州是云南茯苓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产区,由于环境保护和天然林木保护的需要,大理州出台了严格的林业监管政策,使得茯苓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如今,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赶不上普洱和楚雄。

据楚雄州和康中药材产销协会信息中心统计: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是普洱、楚雄、大理、保山、丽江、临沧,其他州小面积种植不计。以区域划分,滇西为最大产区,包括大理、保山、临沧、怒江州兰坪县,其次是滇南地区,主要集中在普洱市,最后是滇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楚雄、丽江的华坪县、永胜县及昆明市的禄劝等县。

从质量上看,滇中地区与滇西地区大部分县市的茯苓质量居上等,滇南地区因为气温高、降雨多,茯苓生长速度较快,导致紧实度等方面要次于其他产区。

2021年茯苓价格上涨,云茯苓鲜货卖价12-13元/公斤。由于茯苓出现了近几年的高价,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高,楚雄州双柏县菌种制作量大增,有20多家制作厂,制作菌种最多的有300万袋,少则70-80万袋。2021年仅楚雄州制作菌种13000万袋,比2021年增加12%。2022年云南茯苓总产量超过上一年,为产新后价格下滑埋下了伏笔。

云南茯苓种植较大的景谷县、双柏县、云龙县、景东县、永平县、都是林业大县,为茯苓种植提供了丰富的松木资源,同时,这些县聚集着十几家规模大小不等的木材加工厂和以松木为原料的造纸厂,是当地税收的主要来源,松木又是这些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之一。当茯苓价格上涨,需要大量的松木原料需求时,这些加工厂难以收到满足生产所需的松木,他们便通过当地政府向林业管理部门施压,政府临时出台种种地方条例调整松木市场的供应问题,最终影响到茯苓种植业的正常发展。

由于茯苓种植户和木材加工厂争相收购松木,导致松木价格大幅上涨,从原来的300元/吨,2021年涨至600元/吨。

湖南靖州产区

靖州栽培茯苓历史悠久,享有“靖州茯苓甲天下”的美誉,素有“中国茯苓之乡”之称。

靖州茯苓人工栽种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靖州茯苓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从野生茯苓菌核组织分离、纯化、选育茯苓菌种。靖州开创了菌种培植茯苓的先河,被誉为现代茯苓种植技术的发源地。

目前,靖州17个乡镇种植茯苓,有近5万人从事茯苓加工,茯苓粗加工专业户1500户。每年茯苓产新,他们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购买鲜品进行加工,销往全国各大专业市场,年销量万吨以上。

大别山产区

大别山茯苓最早的栽培地点为安徽岳西、潜山。后省内向南扩展至太湖;向北扩展至霍山、金寨、舒城、六安。省外由岳西向西扩展至湖北罗田;由金寨向西扩展至河南商城。形成了以安徽岳西为中心的大别山茯苓生产基地。

其中以安徽所产茯苓产量大,质量优,特色明显,被称为“安苓”。

大别山地区是重要的茯苓产地,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

大别山茯苓和云南茯苓有所不同,云南茯苓为自生,而大别山茯苓需要依靠松木和菌种来嫁接。据种植户介绍,一段松木(15斤以内)和一袋菌种为一窖,一亩地可种植1000-1500窖,一窖的成本在10元左右。对种植茯苓的土地也有严格要求,需要用生土,地租费需要1500元/亩,一窖可收益8元,按照2023年价格鲜货价格种植户亩收益8000-12000元。


历史价格详情>>
历史价格

茯苓种植一般在三四月左右,生产周期在120天左右,到采挖结束不能超过150天,一般亩产鲜货4000-5000单斤,2023年大别山产区鲜货收购价在6.4元/单斤,折干率4:1,加工成本26元左右。种植户基本不加工,大多都出售鲜货。

2014-2019年茯苓价格长期在18-20元上下徘徊,种植户收益不高,加上原始树木砍伐受限,到2019年种植面积大减。2020年茯苓价格小幅上升至22-25元,到年底涨至30元左右。2021年茯苓继续高升,在不到一年内从32元涨至40元左右,2022年上半年回调至36元,下半年进一步下滑至33-30元,年底落至28元。

由于茯苓经历了近三年高价,种植户收益提高,种植积极性上升,2022-2023年种植面积均大,尤其云南产区因有丰富的松木资源原料,种植成本低,种植面积较大。

茯苓生产恢复快,一旦价格上涨,很容易刺激面积扩大,如果不是砍伐木材受管制,种植面积发展更快。

茯苓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为传统中药材,自古被誉为中药的“四君八珍”之一。茯苓性平、味苦,对人体具有渗湿利水、防癌抗衰、增强机体免疫力之独特功效。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不仅临床配方常用,也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茯苓年需求量2万吨以上,有的说超过2.6万吨。

综合茯苓亩产量,种植成本,如果鲜货价格低于4元,药农收益就低,影响种植积极性,会减少种植面积。如果茯苓鲜货卖价5元左右,单产产量达到4000斤以上,就会继续坚持种植。

没有价格的大涨,就没有价格的大落,当价格落到伤农时,离涨价的时间就不远了。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