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品种专题
品种专题
药通网|品种专题
巴戟天
2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的根茎,多年生药材,华南地方习称鸡肠风,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地区。

目前巴戟天主产区在广东德庆、高要、五华、广宁、郁南等地。与槟榔、益智仁、砂仁齐称“四大南药”。

近两年巴戟天价格稳中有升,从55元(统)涨至65元,目前市场75元左右。巴戟天近几年都经历了哪些变化?未来走势如何?

2012年冬季巴戟天从80元以上跌至50元左右,2013年又从45元逐渐下滑至33元上下。2014-2016年巴戟天在35元上下运行近三年,到10月小幅回升至45元左右。巴戟天自2012年从高价跌落,到2016年9月,低价近4年时间。


历史价格详情>>
历史价格

巴戟天生长周期5-6年,4年低价挫伤药农种植积极性,2017年巴戟天从低谷中走出,从30多元涨至50-55元,此价持续到2020年。巴戟天价格的上涨是否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

巴戟天生长5年,亩栽2000株左右,亩产鲜货量在1800-2500公斤之间,每株巴戟天可产鲜货1-2斤。巴戟天采挖后需要进行晾晒抽芯,加工干品300公斤左右。按照2017-2020年巴戟天均价50元价格出售,亩收入1.5万元左右。减去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化肥、人工、工费等费用,亩净收益8000-10000万,年收益或不足2000元。

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提高,巴戟天加工成本也不断增加。巴戟天生产成本包括种苗费、采挖及抽芯加工费用。从近几年巴戟天价格来看,药农种植积极性并不高,多数种植户改种了龙眼和砂糖。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巴戟天是中医常用的壮阳药,以其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的良好疗效而闻名于国内外。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巴戟天年需求量2500吨左右。

家种巴戟天,主要分布于广东高要、高良、肇庆,德庆、五华、新丰、广宁、郁南、紫金也有少量分布;广西凭祥、钦州、上思;福建南靖、平和、永定、武平等产地已逐渐退出种植领域。

巴戟天采收加工:

采收:巴戟天种植5-6年采挖为宜,以秋冬季采挖为好。起挖后用水洗净泥土。

加工:除去须根及芦头,晒干后切成10厘米长的段;或者将鲜巴戟天晒至6-7 成干时,用木槌轻轻捶扁,晒干;也可先蒸,后晒至半干,再捶扁晒干。

2021年巴戟天价格涨至65元以上,药农收益有所提高,又有不少种植户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不过,由于2017-2020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也就是说2023-2025年可采挖面积并不大,由此,百不难判断,未来两年内巴戟天价格仍有上升空间,至于能涨多少,需看库存消化及市场实际需求。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