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药香跨越千年。
从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此开辟第一块药圃伊始,到2023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增长11.3%,今年上半年达1135.45亿元、增长8.6%。中医药产业正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近年来,我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2023年,我市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为全省唯一市。2024年,我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亳药产业集群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从历史中走来的这抹药香,正大步向世界迈进。
满城药香 中药材种植更规范
初秋,正是亳芍产新时节。
近日,在位于亳州高新区十九里镇的马守彬专业种植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对新鲜白芍进行初加工。
“这些正在晾晒的都是我们刚刚从地里采收的新鲜亳白芍,亳芍一上市,我们的忙季就到了,这种忙碌会持续到11月底。”马守彬说,今年的亳芍行情非常好,鲜货价格每公斤能卖到30元左右。
药农李怀远就在马守彬的合作社内务工。“我种植的4亩亳芍今年获得了丰收,亩产达1000多公斤,收入十多万元。地里活儿忙完了就来合作社打打工,每天100元钱,比外出务工舒服多了。”李怀远高兴地说。
十九里镇是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大镇,很多农户以种植经营中药材为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种植的有亳芍、亳菊、亳丹皮、紫苑、桔梗、知母等近50个品种,其中,以亳芍种植面积为最多。药材种植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更多群众通过中药材致富。
十九里镇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的繁荣景象只是亳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缩影。我市现拥有地产药材260多种,亳白芍、亳菊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2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4.4万亩、占全省的49%,产值46.5亿元,标准化种植面积46.1万亩,均居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产值38.45亿元、增长7.13%。
我市聚焦做优中药材种植业,高水平建设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联合建设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建成投用,组建药用植物育种专家研究团队、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团队、中药材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团队及中药材药效和质量控制研究团队,已组织申报专项课题18项,签订企业技术服务合同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2篇。已建成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亳州市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中药材绿色生产基地10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示范企业1家、规范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个、数字中药材示范园3个。目前已完成构建亳菊、白术、白芍等30余种中药材组培生产体系,年产第一代种苗逾1000万株,在地扩繁能力逾2.5亿株。
强“链”扩“圈” 中医药产业开新局
近日,在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一盒盒脑安胶囊正依次穿过生产线,被工人熟练地装进包装箱中。
“你目前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脑安胶囊。这些脑安胶囊马上就会发往全国各地。”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政务总监赵轩指着面前的生产线自豪地告诉记者,2023年,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年产值7亿元,其中仅脑安系列销售额就突破了3亿元。
“2020年雷允上正式落户亳州,之所以选择亳州,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还与亳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决心和招商安商的热心密不可分。近年来,亳州市推出的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赵轩表示,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2024年,公司实现年产值8亿元目标完全有信心。
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市立足拥有“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资源优势,把招大引强、加快头部企业优质品种转移,作为加快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就拿安徽雷允上来说,落户4年,已从总部转移优质品种7个到亳州进行生产,逐步形成规范化种植、中药加工提取、配方颗粒、成药制造全产业链经营业态。
在一批像雷允上这样的科技型中医药龙头企业引领下,我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加快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从传统的中药饮片向科技含量高、产品价值大的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转型,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大力推进中医药制造提质增效,全力通过品种引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接受委托生产、配方颗粒等渠道,陆续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升级。2023年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今年上半年产值234亿元、增长7.5%。
同时,我市加大外引内育力度,2023年4家药业企业(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累计已有61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2023年7个单品种销售超亿元。支持重点配方颗粒企业备案品种超过1300个。获评首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亳药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资源优势加上产业政策的持续发力,让亳州中医药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更进一步吸引了医药制造大企业、医药大品种在亳州的集聚发展。我市积极对接中医药百强企业、上市公司、知名药企等来亳投资、并购重组,近两年陆续促成鹭燕集团、张恒春、立方制药、华润医商等企业在亳投资、并购、合作。目前,我市制剂企业已达36家。现有规上医药工业企业195家。2023年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药业企业19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家。
“链”接世界 药都踏上新征程
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强化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加速“亳药出海”。
“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中药饮片的海外订单也越来越多。目前我们公司出口产值占到公司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安徽谓博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表示。
作为一家集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西成药、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医药企业,安徽谓博药业年产中药饮片2500余吨、中药制剂2000万盒、提取物500吨。王鹏说,最近几年,谓博药业深度开拓海外市场,出口板块已逐步上升到企业总产值的30%。公司为不同国家客户提供定制中药饮片服务,主营的100多种中药饮片,长期出口至东南亚和欧洲地区。
观一叶可知全貌。2024年上半年,我市中药材进出口额3.8亿元,增长14.9%,占全省89.41%、全国7.39%。2023年以来中药材进出口实绩企业91家,业务覆盖88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我市大批药企正紧抓政策利好机遇,加大科技攻关研发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比如,济人药业配方颗粒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疏风解毒胶囊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太阳升医药关黄母颗粒等品种登陆非洲市场。
近年来,为了加速中医药走出去,我市牵头组建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联盟,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开展经贸交流,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医药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我市强化中医药市场规范运行,建成中药产业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5.4亿元。2023年全市中医药流通贸易额1380亿元、增长9.1%,今年上半年达860.6亿元、增长8.6%。
未来,这座浸润着药香的古城将继续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强市,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加快培育和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让这座城市关于中医药的故事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记者 赵琳琳)
上一篇: 5批次药品不合格:山...
下一篇: 广药白云山老字号企业...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