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法规 > 正文

庆城县: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传承岐黄中医药道地文化

来源:快资讯 浏览:581次 时间:2023-11-11 08:01:51

2020年以来,庆城县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种植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实施项目之一,其目标为:到2023年,庆城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总产量0.83万吨,总产值1.3亿元。比2020年的0.65亿元增长100%,中药材产业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元,中药材初加工率达到20%以上,成品加工率达到15%以上。截至2022年末,全县已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4.02万亩,分布全县15个乡镇,种植以黄芪、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芍药、蒲公英、酸枣仁和茵陈等中药材为主,预计产量约为0.83万吨,预计实现产值约1.201亿元,平均亩产值达到3200元以上,中药材产业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元以上。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庆城县把当前中药材主栽的黄芩、黄芪、柴胡、连翘等品种调整到本地茵陈、蒲公英和酸枣等道地中药材发展上来,利用全县25万亩苹果园规模优势,在苹果树下种植蒲公英、茵陈和艾,种植面积约1万亩左右;在山区、川区梯田地埂和公路边栽植酸枣、金银花等多年生中药材,合计种植面积约0.6万亩;并与林草部门协调,允许群众在荒山荒坡上种植远志、茼蒿、艾、茵陈、蒲公英和甘草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5万亩以上。


科学实践稳定发展。庆城县是中医药文化发源地之一,境内中医药文化之所以底蕴深厚,传承不绝,本地原生态生产的道地中药材,因其原生态生长,药用价值高,加之医药名人桑梓而出名。庆城县将本地道地中药材种植措施加以研究,指导群众科学种植,达到中药材应有的药材价值,起到特色产业不可复制的特色生产,并以苹果园林下种植蒲公英、茵陈和艾叶为基础生产面积,利用荒山荒坡为主要道地中药材生态生产区域为扩展种植面积,使得全县道地中药材生产面积可稳定达到5万亩以上。


岐黄文化打造品牌。庆城县深度挖掘医祖岐伯和《黄帝内经》的岐黄文化内涵,定期与省内外中医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学习交流,收集整理、研究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诊疗技术,不断提升岐黄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已建成岐伯中医药文化展示景区1个,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1个,并积极实施庆城县岐黄中医药养生文化名城建设项目。发挥庆城县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整理和传承岐黄中医药文化。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开发,加快实施国家级中医师承拜师广场、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学院、岐伯药王古洞园、甘肃岐黄中医药研究院、岐黄中医特色疗法中心、药王洞岐黄养生民俗文化基地、古城墙加固和河道治理、千亩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岐黄中医药文化五行园及五行馆、庆城知名人文景观等10个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庆城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地域文化品牌。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