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市动态 > 正文

中药材九大跌价品种

作者:郑平 来源:药通网 浏览:2262次 时间:2025-02-21 09:24:32

麦冬,2021年麦冬(川产统)从45元涨至65-70元,2022年从65元涨至75元,2023年从85元高升至155元,2024年产新前回落至80元左右,产新后价格回升至135-140元,年末下滑至95元上下,目前120元左右。


由于麦冬经历了三年多高价,种植大面积恢复,2025年产新价滑大局初定。不过,麦冬库存较少,不排除价落反弹的行情出现。



元胡,目前元胡价格已从去年的170元跌至100元左右,而且,后市价格仍有继续下滑趋势。


2021年元胡从38元涨至70元,2022年从66元涨至160-170元,2023年在130-150元上下运行近一年,2024年回升至160-170元,年底下滑至120元左右。


元胡经过三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尤其新产区河南扩种面积明显。元胡生产已得到恢复,持续三年多的高价行情即将走完,2025年产新后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党参,2021年党参(中条)从40元起步上扬,当年价格涨至50元左右,2022年从50元稳步攀升至70元,2023年继续高升,从80元一路飙升至190元左右,产新后价格逐渐下滑至130-115元,2024年上半年小幅反弹至140-150元,产新后回落至120元上下,目前市场价110元左右。


党参经历了三年多高价行情,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只是库存薄弱,加上市场刚性需求,短期内价格依然在中高价徘徊。未来两年内价格仍有下滑空间。



当归,2021年当归从23元涨至38元,2022年从38元涨至56元,2023年上半年从56元飙升至160元,步入下半年稳中下行,到年底跌至100元左右,进入2024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110元,下半年跌至95-75元,目前市场价65元。


当归经历两年多高价,种植也得到大面积恢复,目前价格依然处于中高,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后市价格仍有下滑趋势。


紫菀,2022年紫菀从20元涨至25-26元,2023年从50元一路高升至110元,产新后价格回落至75-80元,2024年从75元再次攀升至百元高价。由于紫菀高价持续近两年,种植户收益高,纷纷买苗扩大种植面积,尤其2024年新扩种面积较大。


目前市场紫菀个子售价12元(安徽产)左右,水洗饮片25元;河北产统货个子20元,水洗片28元。紫菀生产严重过剩,短期内低价行情难以改变。



生地,2024年以来生地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市场价格已从去年的16元跌至12元左右。


2021年生地从长达5年多低价中爬升,不到一年内从12.5元涨至50元,高价持续到2022年产新前,产新后价格逐渐跌至21元,2023年回升至28-30元,产新后跌至20-18元。


由于生地持续两年多高价,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热情,尤其2022-2023年新扩种面积较大,导致生产严重过剩。


由于生地产能过剩,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压力。


知母,2021年知母从10.5元(安徽产长片)涨至20-21元,2022年从20元涨至25-26元,2023年从28元涨至49元,后来逐渐下滑至40元左右,一直到2024年产新前价格在30元上下徘徊大半年,产新后跌至20-14元,目前市场价12元左右。


由于知母持续近三年高价,药农多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未来2-3年将继续在低价运行。



前胡(信),2021年前胡进入上升通道,从25元涨至28-30元,2022年从30元涨至43元,2023年涨至75-80元,2024年回落至46-48元。


由于前胡经历了三年高价,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生产出现过剩,导致价格下滑,目前市场价28元左右。


也许前胡价格再落空间不大,因刚从高价跌落,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板蓝根,2022年板蓝根受疫情需求拉动,短期内从10.5-11元涨至22元,2023年在17-19元上下徘徊近一年,2024年春季种植期间价格依然在18-20元。


板蓝根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管理省事。受连续两年高价刺激,2024年不但东北、甘肃主产区扩大种植,而且,新疆新扩种面积较大。板蓝根生产严重过剩,导致2024年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目前市场价7.2-7.5元。也许板蓝根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大涨有压力。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