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知识 > 正文

中药材:山豆根

来源:腾讯新闻 浏览:5517次 时间:2023-01-08 08:47:14

药材名称:山豆根


别名:广豆根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备用。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产地:我国南部。主产广西


科:豆科


原植物:越南槐


植物情况:灌木


茎纤细,有时攀援状。根粗壮。枝绿色,无毛,圆柱形,分枝多,小枝被灰色柔毛或短柔毛。


羽状复叶长10-15厘米;叶柄长1-2厘米,基部稍膨大;托叶极小或近于消失;小叶5-9对,革质或近革质,对生或近互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5毫米,宽10-15毫米,叶轴下部的叶明显渐小,顶生小叶大,长达30-40毫米,宽约20毫米,先端钝,骤尖,基部圆形或微凹成浅心形,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柔毛,下面被紧贴的灰褐色柔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明显隆起;小叶柄长1-2毫米,稍肿胀。


总状花序或基部分枝近圆锥状,顶生,长10-30厘米;总花梗和花序轴被短而紧贴的丝质柔毛,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钻状,被毛;花长10-12毫米;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宽3-4毫米,基部有脐状花托,萼齿小,尖齿状,被灰褐色丝质毛;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长6毫米,宽5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圆形或微凹,具短柄,柄长约1毫米,翼瓣比旗瓣稍长,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具1三角形尖耳,柄内弯,与耳等长,无皱褶,龙骨瓣最大,常呈斜倒卵形或半月形,长9毫米,宽4毫米,背部明显呈龙骨状,基部具1斜展的三角形耳;雄蕊10,基部稍连合;子房被丝质柔毛,胚珠4粒,花柱直,无毛,柱头被画笔状绢质疏长毛。


荚果串珠状,稍扭曲,长3-5厘米,直径约8毫米,疏被短柔毛,沿缝线开裂成2瓣,有种子1-3粒;种子卵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2。


山豆根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山豆根


1 断面略平坦,木部棕黄色,中心无髓


2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常有分枝


3 有豆腥气,味极苦


山豆根药性:


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经。清利咽喉,消除肿痛。


山豆根苦寒清利,治咽喉肿痛、一切疮疡疥癣,杀寸白诸虫。


【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虚寒者勿服。""


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附方】


①治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永类钤方》)


②治喉风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验方》)


③治积热咽喉闭塞肿痛:山豆根一两,北大黄、川升麻、朴硝(生)各半两。为末,炼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绵包,少痛便含咽液。(《仁斋直指方》山豆根丸)


④治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咽喉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发为肉鹅者: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水煎服。(《慈幼新书》山豆根汤)


⑤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⑥治五般急黄: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调服二钱。


⑦治亦白痢:山豆根,捣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⑤方以下出《备急方》)


⑧治咽喉上膈热毒患瘰疬者:山豆根、紫苏叶、细锉,煎汤。临卧服。(《仁济直指方》山豆根方)


⑨治热肿:山豆根,水研浓汁涂,干即更涂。


⑩治头风,头上白屑:山豆根,捣末,油调涂。


⑾治疮癣:山豆根,捣末,腊月猪脂调涂。


⑿治患寸白虫: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热酒调服三钱。


⒀治五种痔:山豆根,水研服。


⒁治狗咬,蚍蜉疮,蛇咬,蜘蛛咬,秃疮:山豆根,水研敷。(⑨方以下出《备急方》)"


"【炮制】 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 苦,寒;有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用法用量】 3~6g。


【贮藏】 置干燥处。


【备注】 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