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冬至过后怎样调理身体?青岛疾控发布中医养生密码

来源:信网 浏览:176次 时间:2024-12-24 08:13:07

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冬至过后,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冬令补冬”要重在潜藏阳气,此时适当调养,可调节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为来年春夏阳气升发打基础、固根基。22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冬季中医养生“密码”。


市疾控中心专家王与菲介绍,冬季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有利于人体阳气潜藏和阴精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上午9时到11时,下午3时到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适量进行,背对阳光,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膀胱经脉行于背部,日光浴温通膀胱经气,有助肾中阳气升发。中医有“背后七颠百病消”一说,方法是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趾、前脚掌着地。踮脚尖可按摩足三阴经,补益肾气,有助人体下肢血液回流,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心血管健康。


《黄帝内经·阳明脉解篇》记载“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运动四肢可以激发人体阳气、振奋经络气血功能、使周身温热,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在中医看来,举手甩臂这个动作可以拉通全身经络,同时有效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痛。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中医提倡“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静,强调心静气宁,克服焦躁、压抑的情绪,心无旁骛,神思专注。静以养神,消除和减少精神压力,平日注意静养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病后应休养身心则能加快机体的痊愈。


艾草被认为是唯一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补益人身阳气,艾灸时温热可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特别适合现代人调理亚健康,提高机体抗寒和抗病能力。


冬季艾灸3个穴位,扶一身阳气,温经散寒,可以让这个冬天元气满满。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全身的阳气都汇聚在此,听命于大椎。艾灸该穴位可益气助阳、疏风清热、祛风通络,适用于各种外感证型的治疗,包括风寒、风热、气虚、阳虚等。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内经》有言:“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达到益气补血的效果。另外,艾灸该穴位对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疏风化湿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手四横指处)。该穴位是人体元气、元阴、元阳交汇之所,而人的健康与长寿、疾病与死亡都和元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艾灸该穴位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效,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是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患有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性疾病的人,可以在此时进行三九贴治疗。常见成分为甘遂、白芥子、细辛等温阳的中药材,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驱散病人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足部连通着许多经穴,泡脚可以扶阳潜阳、祛寒通络、利湿活血。家庭中可以自制温阳通络泡脚包,可选药材有:艾叶、红花、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桑寄生、仙灵脾。泡脚的同时可以按摩或拍打足三里有利于鼓舞气血,激发阳气,补益脾胃,增强体质。


王与菲推荐使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包: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入适量水,煮开5分钟。待温度合适后,泡脚、泡手25分钟到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脚擦干后,市民可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


冬季还适合饮用节气养生茶,如桂圆红枣枸杞茶,可以益气养血,驱寒通络。市民可以选用红枣25个、枸杞子20克、桂圆肉15个、红糖适量。红枣、枸杞和桂圆共煮至红枣软烂,再加少许红糖,趁热饮用,每天饮用500毫升左右。这种茶饮非常适合冬至后饮用,尤其是常感气血不足、心悸心慌、健忘失眠、肤色偏黄偏暗、手足不温及有黄褐斑的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素体痰湿较重等人群不宜饮用。


上一篇: 冬至养生 要做好“躲...

下一篇: 没有了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实力认证

我的足迹